双头车是加工轴类零件(如电机轴、传动轴)两端同步倒角、钻孔的高效设备,其维护重点在于导轨润滑、刀架间隙调整与电气系统检查,以确保加工精度与操作安全性。
一、导轨润滑:
双头车的导轨(通常为直线导轨或燕尾导轨)承担着刀架的横向与纵向进给运动。若润滑不足,导轨与滑块间的摩擦系数会从0.01(良好润滑状态)升至0.1以上(干摩擦状态),导致:
进给精度下降:刀架移动时出现爬行现象(速度不均匀,肉眼可见顿挫),实际进给量与设定值偏差>5%(如设定进给0.1mm/r,实际为0.095mm/r),影响轴类零件两端倒角的尺寸一致性(误差大于0.02mm);
导轨磨损加速:金属直接接触会使导轨表面产生划痕(深度>0.01mm),长期积累导致导轨直线度偏差(>0.03mm/m),进而使轴类零件的同轴度超差(两端中心孔不同轴度>0.05mm)。
维护时需做到“定时检查、按需加注”:
润滑周期:连续加工时每4小时检查一次导轨油位(油标中线以上),每300小时更换润滑油;
润滑油选择:优先选用低粘度导轨油(如ISO VG 22或VG 32),粘度过高(>VG 46)会增加流动阻力,过低(
润滑方式:采用手动油枪(定期加注)或自动润滑泵(定时定量滴油,每分钟滴油量0.1-0.3ml)。
二、刀架间隙调整:
双头车的刀架用于安装刀具(如钻头、倒角刀),其与导轨间的间隙(包括横向与纵向)若过大(>0.05mm),会导致:
刀具偏移:加工时刀具实际轨迹与编程路径偏差(如钻孔位置偏移>0.03mm),影响轴类零件两端孔的同轴度(误差大于0.05mm);
振动与噪声:间隙过大时刀架在进给过程中产生晃动(振动幅度>0.02mm),不仅降低表面质量(Ra>3.2μm),还会加速刀具磨损(寿命缩短30%以上)。
调整时需“先松后紧、微量调节”:
横向间隙:松开刀架横向锁紧螺栓,用塞尺检测刀架与导轨侧面的间隙(目标值0.01-0.03mm),通过调整镶条螺栓(顺时针拧紧减小间隙,逆时针放松增大间隙)至合适值后锁紧;
纵向间隙:类似方法调整纵向导轨的镶条或压板,确保刀架前后移动顺畅无卡滞。

三、电气系统检查:
双头车的电气系统包含主轴电机、进给电机、控制面板与传感器,常见故障包括:
电机异常:主轴电机过热(温度>70℃,正常<60℃)可能是由于绕组短路(电流波动>±20%)或轴承缺油(噪音>70dB);进给电机失步(实际移动距离小于设定值)通常是驱动器参数错误(如脉冲当量设置不当);
控制故障:操作面板按钮失灵(如急停按钮接触不良)、显示屏花屏(可能是电源电压波动>±10%)会影响操作安全性;
传感器失效:限位传感器(如行程终点开关)若因灰尘覆盖或线路老化误动作(如未到极限位置触发停机),会导致加工中断。
检查时需“定期检测、预防故障”:
日常检查:观察电机运行声音(正常为平稳低噪)、控制面板指示灯状态(无闪烁或熄灭);
月度检测:用万用表测量电机绕组电阻(三相平衡,偏差<±5%)、绝缘电阻(>0.5MΩ),清洁传感器表面(用无水乙醇擦拭);
年度检修:对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排查(重点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绝缘层是否老化),必要时更换老化元件(如电容、继电器)。
通过规范导轨润滑(降低阻力)、调整刀架间隙(保障精度)与检查电气系统(确保安全),双头车可长期保持加工精度≤0.02mm、设备寿命>8年,为轴类零件的高效生产提供可靠支持。